回到主页

喜大普奔!全球首款小核酸药物今日获批

今天,由美国Alnylam制药公司开发的Onpattro(Patisiran)宣布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由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hATTR)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成人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款小干扰RNA (siRNA)药物,也是FDA批准的首款用于治疗由hATTR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疗法。

最近一段时间,核酸药物领域喜讯频传。继2017年9月Alnylam宣布Patisiran完成Ⅲ期临床试验以来,2018年7月Ionis宣布反义核酸药物Inotersen获欧盟委员会上市许可批准。而在国内,2017年3月苏州瑞博宣布完成2.7亿元的B轮融资以来,2017年12月苏州瑞博的小核酸药物QPI-1007完成国内首例临床给药。小核酸产业的爆发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小核酸药物(siRNA)是利用特定的递送技术将一段21个碱基对左右的双链小核酸分子导入靶细胞,通过名为“核酸干扰(RNA interfering)”的生物过程,在mRNA水平关闭与小核酸分子具有同源序列的靶基因表达或使该基因沉默,从而实现对病人体内特定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基因治疗。

1998年核酸干扰(RNAi)现象被首次发现并命名,2005年第一个小核酸药物进入Ⅰ期临床研究,2006年RNAi技术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小核酸药物凭借靶向精准、疗效显著、开发周期短、药物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被科学界和产业界寄予厚望。

如小核酸药物这样的颠覆性技术,其发展历程注定跌宕起伏。但在一代代小核酸人的不懈努力下,小核酸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有望近期进入爆发期,掀起现代制药发展浪潮。

第一阶段:起步期——资本追逐推动产业高潮

RNAi的发现催生了众多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各大制药企业为了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未充分评估技术障碍的情况下纷纷通过收购、投资合作、自行研发等方式投入数百亿美金,争相在小核酸领域进行布局。如2006年跨国药企默沙东斥资11亿美元收购Sirna Therapeutics,罗氏和武田花费10多亿美元投资Alnylam等一系列动作,将小核酸领域推到前所未有的狂热。

第二阶段:发展期——遵循科学规律的艰难前行

由于核酸药物的给药障碍和脱靶造成的严重副作用似乎无法解决,国际药企变得悲观,纷纷割肉离场。如2010年11月,罗氏在投入3年时间和5亿美元的资金后宣布退出RNAi领域的研究;2011年9月,诺华终止了与Alnylam的5年合作关系。

大型药企的离场让小核酸药物的研发急速降温,但科学家和创业者没有轻言放弃,在化学修饰、给药系统、序列设计等小核酸成药关键技术环节深入研发,并且通过孤儿药、突破性技术等策略迂回发展,加速品种开发。如Quark的小核酸药物QPI-1002与QPI-1007,均被美国FDA认定为孤儿药,其中QPI-1007通过与苏州瑞博的合作,也是我国首个获CFDA批准临床试验的小核酸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美国FDA临时性批准了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小核酸新药(TKM-Ebola)的临床应用,侧面体现了小核酸药物对抗突发性病毒传染病的潜力。

然而,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Alnylam的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小核酸药物Revusiran由于用药组死亡人数偏多、疗效不显著等原因在临床III期被叫停,公司股价当天被腰斩。

第三阶段:成熟期——以品种为突破的扎实前行

2017年是小核酸产业的重要里程碑。Alnylam于2017年9月宣布Patisiran达到临床III期的主要临床终点,并接受美国FDA的优先审查和欧盟EMA的加速审查。苦等20年后,Patisiran在今天作为全球首个小核酸药物终于获批。

此外,2017年1月,Ionis和诺华达成16亿美元协议,用于开发两款降血脂核酸药物。2017年10月,Alnylam与美国加州Vir生物技术公司达成10亿美元协议,用于开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型RNAi疗法ALN-HBV-02。

第四阶段:爆发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爆发

目前,全球已有30多项小核酸药物进入各期临床研究阶段,这些品种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抗肿瘤,以及一些罕见病的病症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3-5年,一批小核酸药物将完成临床研究并成功上市。但小核酸药物能否突破自身局限,成为抗体药物之后一个新的生物制药的产业方向,依然有待于药物递送、大规模合成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参考单抗药物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10-20年。欲戴其冠,必承其重。RNAi技术发展依然艰辛曲折。

昆山与小核酸产业

十年磨一剑!昆山自2008年开始布局小核酸产业,已成为昆山的一张城市名片。昆山建设我国第一个小核酸产业基地,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从事小核酸技术转化的产业技术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树立了“做核酸,到昆山”的特色品牌,打造中国小核酸产业的“硅谷”。

昆山培育了苏州瑞博、苏州吉凯、苏州康万达、彭济凯丰等核酸领域创新型企业,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小核酸药物研发产品线,实现了中国第一个小核酸药物临床试验,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小核酸产业创新体系,支撑了一批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和临床。

基于园区企业的品种研发能力和专业的科技园管理能力,昆山承担了各类国家级项目22个;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7年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创源InnoSpring与小核酸产业

创源InnoSpring是最早介入小核酸领域的科技服务机构。早在2007年,创源InnoSpring就与苏州瑞博结成战略伙伴。双方携手十年,在昆山的全力支持下共同搭建小核酸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共建小核酸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服务我国小核酸事业的发展。

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由创源InnoSpring (昆山)全面管理运营,负责园区的产业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政策制定、金融创新、人才服务等工作。

小核酸领域也成为创源InnoSpring打造生物医药板块的切入口。成人达己,通过十年的沉淀,创源InnoSpring深入思考并理解生物产业规律,不断探索创新型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创新服务经验,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的独特视角和价值观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