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独家专访 | 新微创源任佳:焦虑、拼搏与跨越(上)

导语

从不惑走向知天命,2009年开始,任佳开始了从共同创业者到为创业者服务的角色切换。筹建清华启迪科技园上海分园的孵化器,踏入一个全新的科技孵化领域,从空间运营到内容服务,任佳充分领悟到建孵化器是条痛苦的赛道。4年前,离开上海多媒体谷的启迪园区,转换到另一个从零开始的新园区时,已经是他迈过知命之年的人生新起点。

记者|杨静

受访者|任佳

broken image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任佳后来的故事,验证了这句清华校训。当一个人的努力与时运在潮水的同一方向时,总能等来闪闪发光的时刻。

新微创源孵化器建成的第一年,迎来的恰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口正起的2014年,天时地利,造就了任佳的高光时刻。

这个位于上海嘉定的孵化平台,不同于此前在清华启迪科技园运营的综合孵化器,它切入的是物联网和先进传感器行业。专业性和细分性,是新微创源从起步就确定的明确方向和特质。

“但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做孵化器就是做科技服务。”回顾这些年来的历程,任佳向《创业圈》抛出这句话。他的领悟是,孵化器能做不能仅仅局限于空间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为创业团队搭建生态和提供深度服务的能力。

这些年来,任佳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功或者失败,有的团队可以突飞猛进一夜成名,有的因为发展缓慢或停滞而在竞争中被淘汰。创业团队是这样,服务于创业团队的孵化器其实也在竞争。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两者沿着各自的路径,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舔舐各自的乐与愁。

任佳自己本身也在角色切换过程中,获得新的成长。按照他对《创业圈》的形容:以前是行业的小学生,现在大概小升初了。

听上去很轻松,事实上,任佳这几年来的关键词还有:焦虑、拼搏和超越。

broken image

 

任佳还清晰地记得他在清华启迪科技园上海分园的过往。

依托清华大学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清华启迪科技园主园区在北京中关村的核心区域,紧靠清华校园,人才集聚,是创业者造梦的地方。启迪的上海分园则完全失去了这样的区位优势,当时的闸北大宁多媒体谷,周边没有高校的汇聚、配套设施不全、离地铁站最后2公里的尴尬距离、没有产业的支撑。想要把北京模式在上海复制,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是一段痛苦的过程。”任佳并不避讳,孵化器自己养活自己都挺难,还要去服务好创业者,压力自然是双重的。

这个3万平方米载体空间的启迪上海分园,要拿出至少1万平米来做孵化器,牺牲的楼宇租金收益如何与孵化投入平衡?摆在他眼前首先是成本的纠结,更何况还要把这个“篮子”装上“菜”,而且还要装满。

时间回到2009年至2013年那段时间,孵化器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一般被追捧。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孵化器。行走在园子里,生为南方人的他,也感受到了南方的寒冷。

“痛苦”——他用了这个词形容当时的感受。他决定从自己的改变和外部推动上进行。慢慢地,他开始有方向地搭建自己的“人脉网”。

用任佳自己的话来说,是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来做社会公益角色。清华校友是笔宝贵的资源。任佳开始在清华校友总会上海办事处、清华上海校友会半导体专业委员会、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长三角分会等等校友组织,毫无功利心地奉献自己的时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奉献,换来了最初启迪上海分园孵化器的一些成果,建成一年后该孵化器获得了上海市科创中心的市级孵化器认定。

现在回过头来看,建立清华启迪科技园上海分园孵化器的经历,为日后新微创源的建立,换来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

他跟上海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建立了联系,他跟长三角区域的清华校友们建立了联系,他也跟上海几个区的地方政府建立了联系。

“人脉网络的神奇在于,人跟人之间不只是彼此成为联络的节点,节点形成网络的叠加和互动,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惊喜。”任佳对《创业圈》形容,创业和孵化都会变得有想象力了。

对于任佳来说,这也是属于他自己的跨界。

在踏入孵化服务业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共同创业者。那是一家由海归清华校友创办的芯片设计公司,因为二十多年前的同学经历,任佳成为这个创业团队的共同创业者,并在公司里担任重要的管理工作,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外包生产。高科技公司的创业历程的艰辛,海龟型创业团队思维逻辑与本土市场环境的激烈碰撞,公司业绩的潮起潮落,团队人员的离合流动,都让任佳对创业者的酸甜苦辣有了一次全过程的体验。

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孵化器何尝不也是一次创业。但正因为有了在创业公司这段经历,有了对创业者痛点的深刻理解、知道了应该如何去接地气如何去满足创业者的需求,了解了什么样的孵化路径可能是容易被接受的。

任佳对《创业圈》说,从事任何一个新领域,需要具备积极的学习能力和充满正能量,“技术的迭代日新月异,面对新技术新行业,需要快速从白丁成为‘伪专家’,而且要成为‘全科大夫’,具备瞬间切换对话领域的能力,如果连创业者说的语言都听不懂,不能在一个语义频道里交流,如何能够理解创业者并且去服务他们?”

简单的“服务”二字,并不足以概括任佳做的全部。

当他明白孵化就是“为创业者提供深度服务”时,最初的综合孵化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个人的梦想,发展的需求。

理由很简单,他认为,综合性的孵化器,特别是体量不大的单个孵化器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孵化的,除了提供一些人脉网络和资源对接之外,很难聚焦到细分的专业化领域。进而,会降低对入孵企业的服务效果和深度。

转折的契机也许就是因为之前积累而来,中科院微系统所产业化基地给任佳发出了邀约,一个专业化园区需要一个领军人来创建。

于是,2014年,新微创源,一个专注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的孵化平台开始酝酿并很快在半年的时间内组建而成。

作为发起创始人,任佳的诉求和期待很简单:给专业的创业者专业的创业生态环境。“只要创业者入驻到新微创源的孵化器,要让他们在里面如鱼得水,解决他们各种各样的需求。”任佳说。

也是在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开始,创业正是风口,孵化器也四处涌现。竞争的热度让很多传统孵化器从业人员或恐慌、或忧虑、或兴奋、或膨胀。热潮中需要有冷静的思考和定力,他坚定地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孵化器需要脚踏实地默默地耕耘,绝不是一窝蜂扩张能实现的目标。

他认为,双创大潮一面是给大众普及了创新创业的概念,让外界有了认知和接受度。但另一面却在短期内容易造成市场混乱甚至是恶性竞争。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孵化器行业必定也会进入合理的洗牌过程。

在他看来,一个专业的孵化器最终能在大浪淘沙中沉淀,抢占市场,继而坐拥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个定律,放之四海皆成立。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转自《嘉创联》杂志,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